眼睛内长“肉块”?真相竟然是……
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,医学称“翼状胬肉”,俗称“翼子”。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,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,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。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、肥厚、增生,向角膜内发展,呈三角形。多见于户外劳动者,以渔民、农民发病多,可能与风尘、日光、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。
病因
身体因素
要考虑到遗传、营养缺乏、泪液分泌不足、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。
环境因素
外界剌激如眼部长期受到风沙、烟尘、热、日光、花粉等过度剌激等。
症状
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,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,由于牵扯而产生散光;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睡孔而造成视力障碍,非常严重的病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球运动。
单侧胬肉多见于鼻侧,双侧者则分别在角膜的鼻、颜两侧。初期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,球结膜充血、肥厚,以后发展为三角形的血管性组织。
胬肉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可分为进行期或静止期。进行期胬肉的头部隆起,附近的角膜混浊,在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有细胞浸润。颈部宽大、体部肥厚、表面不平,有粗大而扩张的血管。静止期的胬肉头部平坦,角膜浸润吸收,体部不充血或轻度充血,表面光滑,病变静止。
手术是较佳治疗方案
许多人出现眼部不适时,往往喜欢自行购买眼药水或药物治疗。但是,目前并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抑制胬肉的形成和发展。
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方法。手术以切除眼表面胬肉为主,并不进入眼内,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10分钟至30分钟即可完成。